首页

免费的踩踏视频网站

时间:2025-05-28 04:28:44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58364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日均人流五万次!带你乘“最美西郊线”赏北京秋景

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团结村村民王三水则用“省心省力”描述农事。两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穿梭于高标准农田中,借助北斗导航系统,播种机实现了无人驾驶。“每台播种机每天能播种100亩地,我有960亩棉地,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成播种。”

附属公司被调查 中国恒大无法重组新票据发行

来自香港的何耀威在河套创业多年,专注于无创血糖监测可穿戴设备研发。2023年2月14日,他的公司收到来自香港的首笔知识产权融资,标志着全国首个深港跨境“N+1”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完成深港两地资金募集并正式落地。

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平台 海淀文化创意大赛呈现新气象

“明年,我们打算通过试行‘传承人的龙头企业+手艺人的合作社+勤快人的家庭工坊+电商人的线上小铺+创新人的研创基地’模式,逐步走出非遗‘活起来’、产业‘旺起来’的新路子,把我们云州区‘云州巧婆娘’手工团队的品牌打出去,带领更多乡村妇女就业。”刘成芳说。(完)

人社部启动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

本届书展期间还举行了为期3天的版权交易会,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出版机构代表参加。中国出版机构积极拓展渠道,加强与地区国家出版商的交流合作。

“无人机违规进入揭阳潮汕机场禁飞区”涉事人员已被刑拘

根据辽宁舰和福建舰以及美国航母的建造、试验经验,海试一般为期1~2年,分为多个阶段逐步完成。海试标志着一艘航母即将完成建造周期,即将进入交付部队的阶段。交付后,按照国际经验,航母形成战斗力大致需要2-5年的时间。但此类经验一般是同一型号航母的普遍试验周期,每当新型航母研发成功时,海试周期可能会有所延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